近年来,东昌府区柳园街道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注重社区品牌建设,通过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在越河街社区试点打造“聚在一起”党建为民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聚治理”“聚关爱”“聚文明”“聚文化”四项工作拓宽服务居民渠道,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搭建聚治理平台,让公共问题精细化
柳园街道本着“听民意、集民智、议民事、解民忧”的理念,建立主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凝聚多元主体力量参与社区事务纾解民忧。一是党建引领共商共治,让居民“走”出来。柳园街道越河街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打造“聚在一起·说事拉理”居民议事平台,引导居民从“宅”在家反映问题,到“走”出来讨论问题,再到“做”起来解决问题,让共商共治在小区治理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促进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和多元化。二是凝聚力量盘活资源,让地区“联”起来。越河街社区积极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大党建”格局建设,链接区交警大队、聊城市中医院、邮政储蓄银行、河道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畅博·雅生活物业、聊城金安新能源热力运营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参与其中。通过社会单位多方协同,解决了裕兴三公司老旧小区改造、暖气改造、东关国际西区门前道路翻新、小区线路杂乱、文明养犬、共享小站迭代升级、护学岗筑牢平安路等问题14项。真正让社区“独奏曲”变为共治“交响乐”,实实在在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三是为民服务提升自治,让民心“聚”起来。一张“网”包罗万象,覆盖百姓民生,众多“格”实现责任下沉,架起党群连心桥。社区依托“大走访”织密网格,不断丰富完善“七彩民情图”。挖掘小区的“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党员、居民群众,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广集民意并及时反馈到社区,实现“小事不出网格、急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工作目标。
搭建聚关爱网络,让“一老一小”聚焦化
柳园街道越河街社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挖掘辖区优势资源,在服务精细化、精准化上积极探索实践,打造“近邻+敬龄”“儿童友好”多彩生活圈,用行动托起“朝夕美好”。一是优化阵地赋能“一老一小”服务平台。越河街社区将“一老一小”融入网格化工作,常态开展“敲门行动”,精准定位“一老一小”需求。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站等阵地打造儿童之家、红色书屋、幸福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培育多支志愿服务队、歌舞书画兴趣队,开展“家门口”的培训班。让“一老一小”群体拥有休闲娱乐好去处,生活更充实、更愉悦,全面构建起和谐稳定的幸福家园。二是整合资源,创新“一老一小”活动载体。链接共建单位、爱心商户、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建立“周末不打烊”服务机制,联合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才梓学堂·伴你成长”周末英语课堂,针对辖区青少年开展作业辅导,链接其他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绘画、舞蹈、戏曲、军事夏令营等多彩活动74次,强化青少年学习积极性。同时积极链接聊城市人民医院、聊城市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聊城美容美发协会等单位,为老年人开展义诊、义剪、健康讲座、反诈宣传29次。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服务“零距离”。三是科技赋能,更新“一老一小”服务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便民服务。“线上”让老人小孩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问题,通过线上点单反映到社区;“线下”让辖区居民的急难愁盼不出小区,不让老年人多跑一趟腿。
搭建聚文明平台,让社区教育规模化
柳园街道通过理论宣传、文明实践与榜样选树“三步走”,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构建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一是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全民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充分运用网格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多样线上宣传渠道,大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大意义、相关规定,在小区、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引导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自身做起,倡树新风。二是以文润心,强化移风易俗文明实践。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弘扬孝老爱亲新风尚,秉持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等诸多优良品德。越河街社区定期开展小曲小剧进小区、文化市集、小小蒲公英在行动等文艺汇演让居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也传递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三是选树典型,宣传移风易俗身边榜样。越河街社区注重注重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引导人,常态化做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有效带动群众向善向好发展,开展道德讲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宣传活动17次。
搭建聚文化舞台,让居民生活多彩化
柳园街道以提升居民满意度为抓手,扎实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的同时,真正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一是深挖文化资源,筑牢队伍凝聚力。深入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建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发动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书法爱好者等有一技之长、热于奉献50余人,共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以邵新华、杨兰丽、徐永霞、段杰等社区文化骨干为主导,集结社区志愿者,建立“知青合唱团”“翰墨书法班”“美丽东昌我践行”等文化队伍,截至目前,已吸纳社区居民近130人参与其中,共同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二是推行“志愿文化”,积蓄居民幸福值。为全力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越河街社区依托“信义东昌府”工作体系,有效发挥“信义+志愿”服务机制,充分激发志愿者服务活力。以场地引资源,以资源换服务,凝聚辖区有文艺爱好的知青、老兵、热心居民定期开展活动,同时依托各种节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抓手,举办“联欢会”“茶话会”等系列文化活动64场。三是聚焦内容创新,激发文化新活力。在东昌府区文化馆的指导下,柳园街道文化站、柳园街道越河街社区联合阳光社工启动“聚在一起”文化市集,共设置12处摊位,其中文化摊位8处,此外还设置义诊摊位、义剪摊位、联通为民网络服务和有事找社工摊位。通过每月开展“文化市集”志愿服务活动,立足群众需要什么,爱好什么,文化市集就提供什么。不仅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还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和生活需求。